142282 市政协提案答复
梁源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建议》提案 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 昆明市共辖 14 个县(市)区、5 个开发(度假、 合作)园区,143 个乡镇(街道)(含托管玉溪澄江的阳宗镇、 合作共建西双版纳州磨憨镇),930 个村,818 个社区(其中:“村 改居”社区442 个)。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社区现代化建 设,不断加强村(社区)组织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城乡社区治 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完善基层治理政策制度体系。出台《昆明市城乡社区设置的指导意见》、《昆明市民政局关于严格规范村民委员会调整 的通知》、《昆明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 保障的实施意见》、《昆明市社会工作者分级分类管理办法》等 政策文件,不断优化村(社区)设置、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 理水平、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二是搭建“四级”服务社会工作网络。在市级层面,成立社 工站督导中心;在县级层面,成立社会工作服务孵化中心或社工 总站;在乡(镇)级层面,成立乡镇(街道)社工站;在村(社 区)级层面,成立村(社区)社工室。通过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 级服务网络,确保上下贯通、高效协同,截止 2023 年 4 月,持 证社工 5465 人(初级 4625 人,中级 837 人,高级 3 人),建设 社会工作服务站 220 个(其中: 乡镇(街道)140 个,社区 80 个),96 个社工站开展 203 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立孵化基 地 22 个。
三是拓展社区服务供给。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 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推行 “一站式服务”和“全科化社 工”,在社区为民服务站设置 2—3 个综合窗 口,开展 “ 一窗式 受理”,高效服务城乡社区居民。按照“补短板”的原则,近年 来拨付省、市福利彩票公益金 1421 万元支持富民县、东川区、 晋宁区、宜良县、石林县、嵩明县村级为民服务站改造项目,改 善为民服务场所软、硬件设设施。探索推进“互联网+社区服务”、 社区微信公众号、社区 APP、社区大数据中心等服务平台普及应用,部分社区专门开辟微信公众号,设置“居民参与”模块,拓 展居民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渠道。
四是强化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每年举办昆明市村(社 区)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 以村(社区)干部为主体, 有针对性的开设党风廉政教育、城乡社区治理政策解读、村(社 区)治理案例分析等重点课程,有效提升村(社区)干部履职能 力和综合素质,并鼓励县(市)区开展跟班学习,赴外地交流学 习。持续抓好社区准入相关工作,贯彻落实昆明市《社区依法履 行职责清单》、《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职责清单》、《社区开 具证明清单》 “ 三个清单”工作,推动村级组织“两个清单”工 作落地见效,使广大社区工作者熟悉熟知哪些事项为职责工作, 哪些事项为协助政府部门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依据。
五是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以“公益微创投”、“提案大 赛”、“创享计划”等项目为依托,引导居民全程参与项目设计、 运作、跟踪,打造了一批困难群众帮扶、邻里纠纷化解等领域的 社区协商样板,形成 “ 民情恳谈会”、 “党建联席会”、 “ 院坝 (楼栋)协商会”、 “ 阳光议事会”等丰富多彩的协商形式。争 取“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观察点项目”资金 400 万元用于社区 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观察点建设,建立完善 “社工+志愿者”协作 机制,实施“七彩童行”社会工作服务品牌项目,运用“社工站 + 慈善超市”平台,引导慈善资源和社区居民用捐资、捐物、捐 时间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和邻里互助,形成 “慈善牵头+超市运营+社会参与+群众受益” 的社工站运营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模式。
二、 建议办理情况
(一)根据您提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比较薄弱,部分 社区因人员编制不足、待遇差、工作条件艰苦等原因,难以吸引 优秀人才,社区总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 总体要求存在差距 ”的问题,我们通过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不 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一是合理确定村(社区)规模。出台《昆 明市城乡社区设置的指导意见》,以城市社区3000 户以上,“村 改居”社区不低于 500 户,新建住宅小区入住率达到 50%为标准, 管辖面积为 0.3-0.5 平方公里,居民步行 30 分钟可到达的标准设 置社区,并规范城乡社区设置程序。二是明确村(社区)的人员 配备。推进社区“两委”交叉任职,将社区人员人数控制在9 人 以内,推动村级“大岗位制”,按照“公共管理服务型岗位予以 整合,专业技术型岗位可以保留”的思路,因村施策把村级岗位 整合为 “正职岗”“ 副职岗”“委员岗”“后备岗”4 类,根据 当地实际核定职数,提升村级组织运转效率,激励干事创业。三 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制定出台《昆明市加强社区“楼栋长”、 乡村 “十户长” 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选聘 “楼栋长”2.4 万 余名、 “十户长”3.1 万余名,作为社区邻里宣传员、信息报送 员、活动组织员、平安巡查员、文明监督员,通过定期召开楼院 会议、议事协商会等,“楼栋长”、“十户长”把社区在做什么、 要做什么、想做什么传达给居民,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单元楼,并收集反馈居民的意见建议,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 后一公里”。 四是构建村干部岗位补贴体系。实行 “基本报酬+ 绩效补贴+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参保补助” 的差异化岗位补贴体 系,绩效补贴包含基础绩效和年度考核绩效。基础绩效按月兑付, 由县级研究,按照达标创建、工作年限、学历水平、荣誉奖励等 情况,合理确定档次。年度考核绩效依据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考核后兑付。 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和参保补助标准参照昆组通 〔2019〕65 号文件及有关政策执行,积极鼓励 “大岗位制”人 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五是严格规范专职社区工作者的选聘和管 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试行)》,将“两委换届”选举产生人员和公开招聘的社区人员 纳入聘用范围,按照专职委员、副职、正职、书记主任“一肩挑” 分为四类,建立岗位与等级相结合的职级体系,通过积分和职级 核定,把年限、年度考核、学历水平、专业职称、表彰奖励等指 标积分累加并与职级挂钩,根据职级兑现每月的绩效奖励,切实 提高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六是加强投入管理,夯实经 费保障。统筹使用各级各部门投入社区的符合条件的相关资金和 现有资金渠道,将社区运转经费提高至每年不低于 10 万元,社 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提高至主城五区一市每年不低于 30 万元,其他县区城市社区不低于 20 万元、 “村改居”社区不低 于 10 万元,确保城市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到位。2022 年市财政下 拨村干部岗位补贴资金 7798.71 万元、昆明市村(社区)任职青年人才岗位补贴经费 1068.41 万元,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 费 686 万元,基层 “名书记” “好支书” “春城先锋”经费 160 万元,有力推动基层政权建设,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七是壮大志 愿者队伍。经过三年抗疫斗争之后,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氛围 更加浓厚,市公安局积极发动“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参与社会治 安治理,通过考勤打卡、积分兑换、奖励办法等多种措施,推动 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争取支持、社会动员、背核准入、 教育培训、信息收集、动态管理、战时工作、协调联动、激励保 障、救济帮扶 10 项工作机制, 以公开表扬、实物、服务、折扣 等形式进行奖励,并保障相关工作经费。 目前,全市共发动“红 袖标”治安志愿者 19.1 万人,排查化解治安安全隐患 1936 起,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1551 起。
(二)根据您提出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不足,居 民日益增加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文艺等公共服务 需求与现阶段社区服务水平还存在差距”的问题,我们出台了《昆 明市 “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昆明市 “十四五”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积极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加强社 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扩大城乡社区服务供给。将“聚焦幼 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 有保障”纳入“十四五”规划,并提出“实施新时代新社区新生 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 强化养老托育、卫生健康、教育科普、文化体育以及就业、法律、应急、物业等服务”。二是扩大基层卫生工作群众受惠覆盖面。 截止 2022 年底,建立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 79 个,建 有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58 个,乡镇(农村)区域性养老服 务中心 26 个,街道( 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 60.4% ; 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24 个,老年活动中心(站、室) 1234 个,社区为老助餐站( 点)242 个(含 100 个新时代老年幸 福食堂),社区建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 84.7%。现有各类养 老床位 31494 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9 个、乡镇(街道) 卫生院 92 个、村卫生室 1266 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3352 个,对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将养老床位建 到老年人家中,把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床边,实现了县、乡、村 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二是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居家社 区延伸。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居家老人提供综合、连 续、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保健 咨询、健康指标检测和健康信息管理等服务。目前,全市医疗机 构开通老年病科及老年康复科等涉及老年人健康的医疗机构达 90 余家。昆明市 14 县(市)区都已创建成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 范区,截至 2022 年底,全市组建 4300 个家庭医生团队,为 59.54 万名 65 岁以上老年人开展签约服务,履约率为 99.46%。建档 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签约率为 100%;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覆盖 率为 100%。三是推动医疗养老协作机制逐步健全。按照方便就 近、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未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计划 2025 年底前,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 100%。鼓励小 型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与周边医疗卫生 机构建立健全业务协作机制,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 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 询、预约转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入住老人 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市建成 各类养老机构 125 家,建成医养结合共同体 45 家,床位总数 15446 张。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 76 对,签约 率 60.8%。90%以上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与周边医 院、医疗诊所或卫生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四是保质保优提供助餐 服务。制定《昆明市新时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实施方案》,明 确部门职责和“幸福食堂”建设规模、标准及扶持政策等内容,有 力推动全市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快速发展。同时把“幸福食堂”建设 纳入“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从 2021 年起,结合社区老年人需 求,每年增加老年幸福食堂建立数量,到 2025 年,新建( 改建) 不少于 250 个老年幸福食堂,确保有助餐需求的城市社区为老助 餐服务设施覆盖率显著提高,农村社区(村)实现全覆盖。目前, 昆明全市 80%以上助餐站点由社区(村)主办,20%由社会力量 运营管理。五是办好“民生小实事”。2022 年,全市开展“民生小 实事”118 件,累计投入资金 5273.2 万元,其中整合财政资金投 入占 58% 、社会力量投入资金 34.4% 、群众众筹资金占 7.6%。围绕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迫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实事,通过 充分组织发动居民群众、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整合多方资源, 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实现了资源要素 市县两级统筹、街道社区集成、职能部门分类指导,推动了部门 治理理念从原来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配合”,形成居民“急 难愁盼”问题部门共管、居民共商、社会共促的良性循环。2023 年全市将开展“民生小实事”项目不少于 300 件,通过进一步细化 项目类型、主题和受益人群,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三)针对您提出的“社区信息化建设、信息整合利用水平 有待提高,社区服务事项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等 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的问题,我们一是积极统筹部 署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将“ 强化数字赋能”纳入《昆明市“十 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探索在“城市大脑”总体 框架内建设“社区小脑”,搭建社区基础数据库和社区管理平台、 市民服务平台、社会参与平台。加强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统筹推 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依托大数据、 区块链、 云计算和 5G 等新技术,拓展 “云社区”、 “微生活”等社区 智慧场景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覆盖。二是计划实施 “互联网+社区服务”行动。科学编制智慧社区建设规划,为社 区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扩展支撑,为居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 服务。推动社区协商议事、志愿服务、专业社工服务以及养老、 家政、卫生、托育等服务项目线上线下融合,坚持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传统服务。推进数字家庭信息资源同智慧 社区、智慧物业管理互通共享。三是制定完善智安小区的建设联 网等相关技术标准。结合《云南省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 理规定》(省政府令第 203 号),依据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相关 标准要求,为智安小区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指导联网工作开展。 同时,结合昆明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建 设,市县两级视频专网共享至市县两级政府各部委办局,实现视 频图像资源的共享应用,例如综治中心、网格中心、城市管理、 应急管理等部门,可对居民小区、老旧社区和城中村通过视频巡 检,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置隐患,取得良好社会效应,成为市 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体现。
三、 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多方发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开展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加强社区阵 地建设。在全市持续开展社区(村)综合性服务设施亲民化改造, 坚持“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理念,把更多的空间用 作党员群众学习、活动、服务阵地。创新服务模式,倡导社区(村) 工作人员与居(村)民群众坐下来、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在“拉 家常”式的服务中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诉求。深化和拓展服 务型社区建设,推动社区(村)阵地建设更亲邻、环境氛围更温馨、载体活动更丰富、队伍建设更专业、便民服务更贴心,实现 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把社区(村)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成为居 (村) 民群众的邻里中心和温馨家园。
二是建立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持续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 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让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和第三方 承接优质项目,把更多公共服务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给予他们 更多的机会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发动驻社区单位、“两代 表一委员”、资深老党员、热心群众、物业公司等多元主体参与 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来,通过开展公益信息的宣传、特殊人群照顾、 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养老等多样化的服务,创造条件引导社会 力量关注慈善事业,使各方力量以志愿者的身份融入社会组织服 务,成为社区治理的有生力量。允许市场上的其他第三方组织, 通过盘活社区场地,开展居民提升服务(如读书项目、育儿项目、 职业规划项目),在部分盈利性事务上参与社区治理,以自身的 资金和人力资源优势,带动社区青壮年人群参与,吸引居民购买 服务,提升社区的共情力。
三是整合各部门条块资金,进行专项资金投入。加大经费投 入,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慈善资源和志愿者 “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建立有效可行的项目运营和经费管理使 用机制,统筹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广泛搭建社会组织和社区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公共平台,增强社区治理体系的开放程度和 融入性,着力营造社区治理新环境,激发社会组织的潜力与活力,探索通过以场地换服务,优惠租赁等方式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业,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培养居委会自身创收的能 力,兴办一些盈利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经济 实力,将其所得主要用于发展社区公益性事业。
四是深化村(社区)减负工作,探索出台相关社区减负相关 制度文件。严格落实《< 昆明市社区工作准入事项管理办法(试 行)>和社区“三个清单”的通知》、《昆明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村 级组织<依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试行)> 、<依法自治事项清单 (试行)> 的通知》,厘清村(居) 民委员会和政府部门的权责 边界,加强对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调研, 适时出台《昆明市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 事项的若干措施》相关政策文件,构建自上而下的社区减负工作 机制,减轻村(社区)工作人员负担。
五是严格落实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人才激励保障相关政策文 件。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业领域、工作岗位和职业水平等级, 督促指导各地落实相应的村(社区)干部薪酬保障政策。整合各 部门资金,加大对人才工作项目的支持力度。出台鼓励和支持相 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和评价的政策,有效提升社工 人才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群众的能力。针对社区管理特点,鼓励 县(市)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建立培训登记管理制 度,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对社区 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的计算机操作、口头表达、文字组织、矛盾协调等技能。
六是组织编制《昆明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 》,解决信息孤 岛问题。本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昆明市智慧社区建设规划》编制 相关工作, 已申请规划编制经费 15 万元,待财政同意拨付后, 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要求聘请第三方协助开展编制工作,组织有关 人员到杭州、上海、重庆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加强与市级相关部 门协作配合,力争《规划》能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让社区减负 增能。
感谢您对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 续向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联系人及电话:木青,0871-63179789)
昆明市民政局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