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关于昆明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3380号建议答复的函
心明、丛静、余艳红、严冰、杨菊芬、邱淑莲、非绍坤、吴莹、 康焰、吴博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恢复昆明 “碧鸡山”名称的建议》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西山、碧鸡山名称的相关记载
在办理你们的建议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我市在地名文化挖掘、研究、保护、弘扬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和不足,为此,我们查阅了西山和碧鸡山的相关记载,学习了相关地名的历史渊源和 文化内涵,也就下步地名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行了思考,为下步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
( 一)根据《中国地名概述》记载:西山在云南昆明市西南郊15公里。 由高蛲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群 峰组成,卓立滇池西岸,最高峰为太华山,高出滇池水面约470米。起伏的山峦,白云飘渺,好像睡佛卧于云中,故有卧佛山之 称;又犹如丰盈的美女躺卧岸边,故又有睡美人山的美称。俗传 古时有一青年女子,因丈夫被酋长抓到边远地方当奴隶,她日日思念,夜夜悲啼,泪水积成滇池,最后仰面倒下化为西山。 当时有凤凰前来哀吊,人们误当碧鸡,故又有碧鸡山之称。由此可见, 西山还有碧鸡山、卧佛山、睡美人山等多个名称。
( 二)根据《徐霞客游记》 中《游太华山记》记载:“出省 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蕉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又西十五里抵高蛲,乃舍舟登陆。高蛲者,西山中逊处也。南北山皆环而东出,中独西逊, 水亦西逼之,有数百家倚山临水,为迤西大道。北上有傅园;园西上五里,为碧鸡关,即大道达安宁州者。 由高蛲南上,为杨太史祠,祠南至华亭、太华,尽于罗汉,即碧鸡山南突为重崖者。盖碧鸡山自西北亘东南,进耳诸峰由西南亘东北,两山相接,即西山中逊处,故大道从之,上置关,高蛲实当水埠焉。原云南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朱惠荣先生认为:对于西山,徐霞客的记录准确而生动,举凡高下、里距、方斜都交代得很清楚。 由此可见, 碧鸡山系西山山脉中的一座重要山峰。
( 三)根据《昆明古城与滇池》(朱惠荣著)记载:西山可能是昆明附近名称最多的山。唐宋时期,西山称碧鸡山,樊绰《蛮书.山川江源》记载“碧鸡山在昆池西岸上,与拓东城隔水相对。” 大理时的碧鸡山又增加了一个新名,华亭山。元人述律杰《启建 华亭山大圆觉禅寺碑文》描述了大理国时期该山的环境状况,“佳 木森翳、繁花似锦、 山中有泉、猿啼鹤舞”。《元混一方舆胜览》 载 “碧鸡山,山在城西、峰峦秀拨、为诸山长、俯瞰滇池、一碧 万顷”。碧鸡山又简称鸡山,把匝剌瓦尔密《书怀》诗有“触目伤心无限事,鸡山还似旧时春”。元代碧鸡山俗称 “西山”,同恕《送文璋甫云南幕长》诗有 “西山晴雪郁嶙峋”句。元代还有太华山的山名,泰定二年( 1325 )立的《太华山佛严寺常住田地碑记》证明元代已称太华山。明代碧鸡山简称鸡峰,亦称西山,还称海西山,随着西山上庙宇及其他设施的增多,对西山地名命名 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但地名并不是越多越好,应以够用为原则,避免一地多名,引起混乱。地名的雅化不是搞文字游戏,不能脱离历史和地理环境。地名的俗化不是庸俗、粗俗或低级趣味。 它们都必须方便群众,容易识别,容易记忆。西山各峰皆“随地 异名”,各有专称,析分极细;寺名与山名又不同,地名成倍增加;加上山形错杂,难于识认,作为风景名胜区,给游人带来极 大的不便。通过历史的淘汰,到近代,西山的命名从雅化趋于俗 化,碧鸡山名逐渐淡出;从繁杂又回到简单,寺名与山名合一,突出了标志性建筑的指认效果,树立了地名命名更名成功的经 验。“西山”这一俗称从元代见于记载,至今已行用了近 700 年, 用字最少,笔画简单,方位明确,获得大众的喜爱,逐渐变为正 名。今日的西山,根据庙宇位置即可确指:华亭寺所在称华亭山,太华寺所在称太华山,三清阁即罗汉寺所在称罗汉山,其前的小 山有高蛲山与太平山,高蛲村后升庵祠所在的山即高蛲山,太华 寺东南的小山称太平山,原有太平寺,20 世纪 50 年代尚存。西 山长期处于积累文化含量、对外扩大影响的阶段,地名的雅化至关重要。这是碧鸡山、华亭山等名称行用的背景。进入大众游赏 阶段,随着大量游客频繁光顾,大家 “ 三月三,耍西山”,对早已熟悉的风光和文化,更需要简明的名称互通信息,方便交流,因此俗称地名获得推广,终于登上大雅之堂。
( 四)根据清《山川志》 中也记载:碧鸡山,在县西30里 (《一统志》作西南)。云南省最后一位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所题的名诗:“碧鸡旧迹访禺月,化作梁王避暑宫,秋草斜拖飞鸟背,岩泉高挂彩云中 … …”许多历史的古籍对 “碧鸡山”也有记载。
二、 办理意见
(一)关于你们将西山恢复为碧鸡山,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西山”和 “碧鸡山”两个地名,都是昆明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内 涵较为核心的组成部份,两个地名在昆明的历史文化和文化旅游 方面,都具有认可价值、时代价值、历史价值,都是昆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可以说是昆明的城市文化符号,两者缺一不可。 西山风景名胜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西山区的政区名称也是因境内西山而得名。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的同时,听取了地名专家顾问 组专家的意见建议,征求了市文旅局、市林草局的意见,并与属地西山区政府进行了沟通对接,综合考虑“西山”更名涉及社会管理层面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了更名的时机、条件和可操作性,经认真研究, 目前暂不具备更名的条件,仍保持使用“西山”名称,不再进行更名。
( 二)关于你们将“西山区风景名胜区”更名为“碧鸡山风景名胜区”的建议,属于功能区名称变更,行政审批权限不在民政职能范围之内,西山风景名胜区可依法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变更。
三、 下一步加大地名文化保护力度
关于“碧鸡山”地名文化的保护, 目前,我市已通过西山区 碧鸡街道、碧鸡社区、碧鸡关、碧鸡坊等区划地名的方式,对“碧鸡”这一名称进行保护。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也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对保护地名文化进行了详细阐述。省、市领导也对区划地名工作, 特别是地名文化保护作出了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区划地名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坚定“四个自信”,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的高度,努力抓好昆明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 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关于你们将西山恢复为碧鸡山,以顺应时代发展,突显和展示昆明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延续昆明 城市文化脉络的建议,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昆明历史文化,特 别是地名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们认识到我市地名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 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地名文化保护和弘扬工 作。
(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我局充分发挥昆明市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部门联动,采取有效措施,通过 加强地名文化公益宣传、争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纳入地名保护名录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化利用,加大对“碧鸡山” 等昆明优秀地名的保护力度,赓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为 全面提升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吸引力、拓展滇中文化内涵贡献民政力量。
衷心感谢各位代表对地名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周小琳,137****9316)
昆明市民政局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