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社区治理典型案例系列一: 入网夯格“六步循环”提升网格化治理效能 ——呈贡区乌龙街道彩云社区
一、 基本情况
呈贡区彩云社区是集休闲、商贸、娱乐、居住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大型商业体和高档小区并存是社区的典型特征。为解决网格化工作中自上而下的单向服务管理与组织动员有余,而群众自我服务管理与多元共治不足,网格长领导作用发挥不显著等问题,社区以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打造从群众中来(走进群众—倾听群众——总结群众)、到群众中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六步循环”网格管理和服务领导机制,将党的领导方法化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鲜活实践。
二、 主要做法
(一)“四线一点”走进群众。将辖区划分为4个居民区网格和1个商圈网格,由社区“两委”成员任大网格长;再以楼栋及街区划分为15个微网格,由社区工作人员任小网格长;建立网格长认识、熟悉、交往群众机制。一是走进党组织线。在商圈成立党建联盟,在小区成立4个党支部,网格长通过参加党建联盟和党支部活动与党员建立互动关系。二是走进自组织线。网格长按照“一团队一专人”的方式,分别对接社区发展培育的业委会、文艺团队、兴趣俱乐部等30多支自组织力量,与团队成员建立联系。三是走进社区工作线。网格长结合社区妇联、家长学校、综治维稳、儿童之家、共青团、工会等20余项专项工作,与办事群众建立互动联系。四是走进日常巡查线。网格长在网格内日常巡查走访时,开展“打招呼”、“拉家常”和“敲门行动”,逐步积累人脉。五是建立网格联系点。打造文化微空间、养育指导站、工会驿站等便民服务点,网格长在点上与群众交流沟通。
(二)“三访四查”倾听群众。网格长配备随身笔记本、录音笔,随时记录与群众的谈话内容,建立网格长找事、办事、记事机制。一是访民情、访民意、访民智。掌握网格区域分布、环境卫生、安全隐患、人群分布、楼栋管理、居民家庭状况等基本信息,同步组建楼栋微信群;借助问卷调查、意见箱、微信群、问需会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关注热心社区事务、具备专业特长、善于提建议的群众,经常性听取他们的意见。二是查认识是否提高、业务是否熟练、责任是否落实、措施是否执行。每月邀请2名专家、2名社工对网格长进行培训和测评,检查网格长对网格工作的认识和群众工作的能力;每月在居民中开展抽样调查,通过问卷和走访检查网格长对社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的掌握,检查网格长是否主动在网格中开展了群众工作;社区“两委”成员通过走访群众和召开会议等方式,检查社区部署的各项工作网格长是否执行到位。
(三)“三合一统”总结群众。社区“两委”定期组织网格长、党支部、自组织带头人和“社区乡贤”,召开“网格长双周例会”、“网格工作月度目标规划会”等参与式会议,建立网格长分析、提炼、转化机制。一是整合党内意见。每月召开1次商圈党建联盟成员会议、小区党支部成员会议,交流好做法、提出工作建议,形成党组织工作清单。二是整合网格意见。每周召开1次网格长会议,梳理在网格中与群众交流时收集到的问题、建议和好做法,分析问题成因及群众真正的诉求,形成网格工作清单。三是整合群众意见。每月由网格长主持召开若干次业委会、物业公司、自组织带头人和热心群众参与的会议,社区“两委”成员旁听,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现场分析,按照硬件设施和治理责任(物业、商户、居民等)进行分类,形成群众工作清单。四是统合各类意见。将各类会议获得的意见建议进行因果分析,建立因果树,转化为行动树;整合社区人力、财力、物力,形成网格发展治理任务清单。
(四)“双线双态”宣传群众。网格长根据网格发展治理任务清单,自行设计宣传内容、准备宣传素材、形成宣传手册等,社区给予信息发布、材料印制等全方面支持,建立网格长线上、线下、静态、动态宣传机制。一是线上宣传。通过楼栋微信群、社区公众号、网格群等,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发布实时动态和相关政策。二是线下宣传。由网格长在网格党员大会、主题党日上讲;组织开展宣讲活动,让网格长与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让群众能表达自己对相关任务的理解与体会;以社区老年人文艺队为依托,将近期的宣传内容编成戏剧、舞蹈等节目在社区活动时演出;三是静态宣传。在网格主要道路、小区出入口、休息亭等公共场所悬挂横幅、粘贴宣传海报;将公示栏设置在小区楼栋前、电梯口等显眼位置,及时更新宣传栏信息。四是动态宣传。网格长携带各类宣传海报、宣传折页入户走访、慰问特殊群体,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五)“三抓三促”组织群众。结合网格发展治理任务清单,网格长分析利益相关方,并通过与党组织的业缘关系、与自组织的亲缘关系、与居民的情缘关系,组建自己的网格治理团队,建立网格长发现、动员、组织群众机制。一是抓实党建引领,促凝心聚力。建立“网格长+支部书记”双挂帅机制,一起组织领导网格中的社区党员、在职党员。二是抓牢自组织建设,促齐心协力。网格长通过日常交往发现群众的文化体育爱好,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建立由网格长领队的参赛队伍,参加社区举办的网格之间的棋牌、乒乓球等比赛竞赛,提升网格长的组织能力。同时培育“社区微枫桥”志愿服务队等治理型社区社会组织。三是抓好群众工作,促群策群力。网格长通过开展网格活动、解决矛盾纠纷、办理相关事务,组建“快办小组”解决亟需处置的问题,以服务群众为桥梁把群众聚集到身边,构建网格长领导下的热心居民为主的群众组织架构。
(六)“五社联动”服务群众。以网格发展治理任务清单为依据,以具体项目为服务群众的载体和抓手,推动“五社”资源入项目,建立网格长统筹、协调、运行项目机制。一是成立“彩云社区基金”,整合辖区慈善资源注入网格开展为老服务、儿童服务、特殊人群关怀、环境改善等公益项目。同时还积极整合社区工会、儿童之家、民生小实事等工作经费开展各类活动,确保治理任务清单项目有经费支撑。二是由网格长协调社区引入的社工、大党委成员单位等,协调网格党支部、自组织和已经构建的群众性网格团队,共同开展项目的执行工作,确保治理任务清单项目有人力资源。三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项目结束后及时召开网格团队会议,邀请网格中的居民群众参加,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打分;社区“两委”与网格长及时对项目进行总结。
三、 成效与反响
(一)网格治理架构更加健全。建立起“党委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网格长+微网格长”的四级网格治理架构,建成每个微网格1+3+N不少于10人的微网格治理队伍。呈现“党建引领网格,队伍下沉网格,团队凝聚网格,服务落地网格”的态势。
(二)网格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彩云社区网格工作职责清单》、《彩云社区网格长沟通机制》、《彩云社区网格长“OKR”绩效管理办法》,并将“OKR”管理办法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部分,让网格长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性明显增强。
(三)网格自治力量更加充实。自2023年1月至今,“网格长+微网格治理队伍”已开展1000余次问需行动,成功收集了300余个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问题需求290余个。同时还挖掘出热心教师、医生护士、律师等退休老同志担任社团骨干,成立了25支社区社团组织,至今开展网格区社团活动280余场。共发动300余名居民骨干力量参与社区共建,实现了社区治理工作从“松土”到“播种”,从“播种”到“收获”的循环。
(四)网格服务阵地更加优质。打造了“彩云社区一站式幼少儿成长服务中心”、“彩云社区七彩生活服务馆”“社区绘本馆”“心理咨询指导站”等网格服务空间,开展活动150余场,服务居民3000余人。同时整合辖区企业资源在新华书店打造“彩云社区文化微空间”、与优米婴幼儿之家建立“彩云社区0-3岁婴幼儿健康养育指导站”,利用商圈闲置空间打造两个商圈“驿骑来”驿站。撬动商圈企业资源80余家提供优质专业、暖心服务200余场,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
四、 经验与启示
通过网格长队伍建设,激活社区治理小网格,充分调动了网格多元资源力量,提升了网格管理的精细化与精准化。一是党建引领是做好网格工作的核心。通过党建引领,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实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二是管理机制是做好网格工作的关键。完善的网格长管理机制,可以让网格长工作落实更加有力,激发网格长的工作热情,为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能力提升是做好网格工作的保障。明确网格区域、对网格长赋能,使服务更加精细化,渠道更加通畅,社区居民有话有地方说,有事能找到人办,有难有人主动帮。四是整合资源是做好网格工作的力量。撬动多方资源注入网格,以活动为载体,以能人骨干为支撑,以商企资源为助推,凝聚网格“向心力”。